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理论研究
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问题研究
时间:2016-11-28 10:37    来源:民进中央网站    浏览:1977次

一、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的必要性

  新时期,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为党派组织发挥职能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此,各党派在组织发展工作中,更加注重发展对象的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着重发展政治素质好、业绩能力突出、群众基础好的代表性人士。这一点,在高级知识分子集中的高校尤为明显。如九三学社中国海洋大学基层委员会,自2007年换届以来平均每年新发展会员2-3人,新发展的会员当中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均是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或学位点负责人,专业素质突出,参政议政愿望强烈,在教师和学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二、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的紧迫性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和自身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参政的民主党派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一样面临着各种长期、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考验。全新的历史方位给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既是统战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亟需从理论上解决的重要问题。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受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网络政治便捷等方面的影响,知识分子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加入民主党派的政治意愿正在降低。在实践中,吸收一个有代表性的高级知识分子加入党派,通常都需要领导反复做工作才行,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开展困难,发展速度降低。

  三、现行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在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等知识分子集中的传统领域,可供发展的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等单位是高级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地方,也是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传统领域。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地方的民主党派组织往往成立的比较早,组织发展工作开展的早、成效好,那些符合条件并且愿意加入民主党派的人才早就已经被组织上吸收了,而新一代人才尚未成长起来,这就造成了组织发展上的一个断层。

  (二)人才流动性增强,“大中城市”的发展资源相对流失。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人们就业观念和方式的转变,大中城市的“人才外流”倾向明显,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高新技术产业落户基层吸引了一部分高精尖的知识分子;部分高校、科研院所选择在城郊建立新校区带动一部分知识分子流向基层;部分乐于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从一开始就选择扎根基层,干事创业。人才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知识分子高度集中于“大中城市”的格局,从而造成“大中城市”发展资源的相对流失。组织发展空间的缩小使民主党派保持界别特色越来越困难,各党派之间界别越来越模糊,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各党派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传统的科教文卫等单位,各党派的界别特色几乎体现不出来。

  (三)发展代表性人士与标准不明确之间的矛盾

  “以有代表性的人士为主”是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原则之一。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什么是“代表性”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各民主党派在发展成员时,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来把握,有些理解难免与中央文件精神存在一定偏差。

  1、发展成员的政治素质、群众基础与专业素质不平衡。在考察发展对象时,各民主党派通常把“业绩突出”等同于“代表性”,片面注重考察对象的学历、职称、职务,而对其“政治性”和“群众性”的把握比较薄弱,造成新发展成员的政治素质、群众基础与专业素质不平衡的现象。有的成员虽然业务素质过硬,但不热心党务工作,参加党派活动不积极,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2、入党动机多样化、功利化苗头明显。由于专业素质方面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评价体系,有易于考察的“硬指标”,而政治素质和群众基础方面的考察则缺乏相对客观精确的评价标准,往往通过与本人谈话、与其所在单位的中共党组织、领导、同事的了解,手段单一滞后,不能准确反映本人加入党派的真实想法和目的。近几年来,民主党派新成员入党动机多样化、功利化苗头比较明显,仕途捷径型、交友型、慕名型等各种类型的入党动机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民主党派的政党形象。

  3、“代表性”不突出,“旗帜性”人物缺乏。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代表性人士”的标准,造成一些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代表性”不突出,“旗帜性”人物缺乏。民主党派高层次、旗帜性人物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旗帜性”人物对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实证明,哪个民主党派主委的“代表性”突出,影响力大,该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就往往做得好;反之,该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就不是很乐观。

四、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的对策

  (一)打破传统界别壁垒束缚,界别构成进一步优化。王长江在《政党论》中指出“在组织发展中,民主党派既应当体现自己的界别特色,也应当体现自己的政党理念,这是其吸引民众,推动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途径”。各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协商确定的范围为主,重点发展符合本党派特色的代表性人士,较好地保持了自己的界别特色和优势,在此基础上,各民主党派根据社会情况的变化,注重吸收其他方面的代表性人士,使自身的界别分布更加广泛多样。以山东省民进为例,1997年民进共有会员1458人,其中教育界1138名,占78%,其余分布在科技、文化艺术、新闻出版、政府机关、党派机关、其他等六个界别。2011年山东省民进共有会员3801人,其中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共2157人,占56.7%,其余则分布在科学技术、医药卫生、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公有制经济、新的社会阶层、司法机关、政府机关、党派机关、团体、其他等十一个界别。

  (二)明确代表性人士标准,突出民主党派成员的代表性。

代表性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根本属性。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4号文件)精神,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是: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政治上坚定,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业绩突出,即在本领域本行业造诣较深、贡献较大。群众认同,即在所联系成员和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能够发挥引领作用。民主党派要按照上述标准来理解和把握发展成员的“代表性”,以确保发展成员的素质和质量。

  (三)民主党派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其会员的代表性。代表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正确理解代表性的内涵:每个代表人士个体,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其代表性的表现也不同。民主党派组织在发展成员以后,也要注重对其代表性的培养:通过政治培训和引导,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通过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提高其专业上的影响力和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西安民进公众号